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天通盈,韶关市新丰县回龙镇以“学查改一体化推进”为基,创新构建“思想引领+发展赋能+共建共享”的治理逻辑,通过走好宽心路、同心路、文明路,全面激发群众积极性、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动能。
走好“宽心路”:睦邻协同破壁垒,心宽路宽思路宽
“一、二、三,推!”在整齐有力的口号声中,回龙镇古塘村村民齐心协力,推倒了自家的围墙。他们主动拆墙让地,将原本仅有1.7米宽的村内旧道拓宽至5米宽,以一条“宽心路”再现了“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粤北大地六尺巷典故。
这背后,得益于回龙镇以“睦邻制”为治理纽带,构建的“头雁引领+群雁参与”协同机制。村“两委”干部、党员骨干以及村民代表纷纷主动担任政策“讲解员”,深入群众中间,通过村规民约宣讲、邻里协商议事等方式,耐心倾听村民的心声,细心消除村民的顾虑。在不懈努力下,19户村民纷纷主动拆除围墙、鸡舍,无偿让渡土地,不仅为村庄拓展了发展“物理空间”,更拉近了邻里关系,拓宽了大家的“心理空间”。
“我是一名老党员,我全力支持村委工作,让地修路。”今年79岁高龄的张秀花奶奶已有50年的党龄,主动让出60余平方米的土地,全力支持村委工作。她以党员的先锋模范力量,带动村民们从最初的观望态度转为主动参与。
在不远的正子村,类似的故事同样上演。余荣胜、余俊康等村干部、党员以及村民代表,带领着20余名村民,齐心协力打通了一条6米宽、150米长的“童心路”,护航23名学生上下学的出行安全。同时,他们还精心规划了一条8米宽、500米长的“产业路”,将光伏项目、河岸露营基地、香芋种植等产业串联起来,实现了民生与产业的双轮驱动,为“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按下了加速键。
走好“同心路”:能人返乡聚势能,同心同德同发展
支部领航聚合力,能人归乡添动能。在“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浪潮中,回龙镇以“三类支书”(已退休、在任、即将上任村支书)的“实干为民”精神为引擎,激活各领域能人返乡创业的内生动力,通过“能人带动+产业聚合”的创新路径,一幅“优势互补、协同奋进”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镇域经济在多方合力下逐步“旺起来、火起来”。
“我始终牢记党员初心、坚持扎根乡村,想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发展出份力。”冯国富的话语中满是对故土的热忱。这份热忱的背后,是支书们扎根乡土、实干担当精神的感召——他们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像冯国富这样的能人返乡奋斗的激情。
冯国富的母亲曾被评为全国劳模,在母亲的影响下,他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头在回龙镇建设5个食用菌种植基地、打造回龙镇菌旅融合园,年产值超1000万元,免费为村民送技术、送菌种,带动200多人就业天通盈,并通过注册品牌、开发各种食用菌的深加工,成功带领家乡农产品创新突围,蹚出农文旅融合新路径、续写产业振兴新篇章。
同时,冯国富持续发挥自身影响力反哺社会,以“网红”之力赋能乡土,用镜头见证发展实效。他凭借广东省“乡土网红”带头人、“善美韶关”网络推荐官等多重身份优势,搭建“电商直播+自媒体宣传”矩阵,积极参加韶关市“我的百千万”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和新丰县委宣传部组织的“网络推荐官”走进秀美新丰采风活动,用短视频的形式生动记录“百千万工程”在基层一线落地见效的新变化、新突破,让乡土发展的鲜活故事通过网络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无独有偶,井塘村的胡烈优同样被支书们“主动作为、引领群众”的精神所打动。从一名“农民工匠”蝶变为乡村建设“急先锋”,他不仅用专业技能参与乡村风貌改造,更以家乡的蝶变实例担任政策宣讲员。在他的努力下,村民对乡村建设的态度从“冷眼旁观”转为“主动参与”,实现了“技术赋能+思想引领”的双轮驱动,为“百千万工程”中“人才下乡”机制的落地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
走好“文明路”:奋进路上乡风美,齐心共治展风采
2025年6月17日,回龙镇楼下村遭遇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335.8mm。
“我是党员,也是村里的一份子,这时候不上谁上!”一声号令,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驻楼下村第一书记唐海标为代表的年轻党员、青年种植户组成的应急小分队,毅然撂下自家受灾的大棚、菜园、鱼塘,火速集结冲向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应急小分队的英勇并非偶然。这些青年骨干平日即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深耕环境整治、帮扶济困等文明实践活动,在此次特大暴雨的危急关头更是挺身而出,抢运物资、服务安置点、清淤家园,以行动诠释文明村的责任担当,成为楼下村“文明实践+应急担当”治理模式下的生动注脚,也为“百千万工程”中“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与此同时,楼下村深挖本土正能量——“韶关好人”张永玲照料患病公婆等感人事迹,通过文明会客厅的形式,让孝亲敬老、实干奉献的风尚可感可及,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显著增强,印证了精神文明对“百千万工程”的支撑作用。
如今的楼下村,文明新风浸润日常,从邻里间的互助友善到公共空间的整洁有序,从志愿服务的常态开展到应急响应的高效联动,“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愈发闪亮。
从“宽心路”到“同心路”再到“文明路”,回龙镇构建了基层治理和文明传承的闭环,既解“治理难题”,又赋“振兴动能”,勾勒出精神文明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画卷。
【通讯员】陆琪琪 陈颖
【供稿单位】新丰县委宣传部
【频道编辑】周丽娜 莫群
【文字校对】杨明珠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天通盈
恒财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